足迹
娱乐圈第一深情?我可是海王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45章 音乐人现状(第3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「「你好!」」
    「是这样的池先生,我们这边对您的作品非常感兴趣————」
    正如池彻的预料,是来找他商议歌曲版权相关的事。
    跟林清瑶料的一样,g社代表开口就想完全买断《bsp;开价3000万韩元,摺合人民币15万多。
    池彻的第一反应就是:打叫花子呢?
    对一全世界范围爆火的歌来说,这价格简直寒酸,
    但实际上这个开价已经算非常高了,这还是g社看在他最近在国内比较有话题度,加之作品质量普遍很高的情况下给出的价格。
    韩国那边即使是比较着名的创作者卖断新歌版权都很难拿到这个价。
    国内也一样。
    普通音乐创作者的奋斗史基本就是血泪史,没名气的音乐人版权费用按照质量从几十块到上千块不等。
    上万块就已经是大精品的价格了,很多有一定流传度的网路歌曲也就大概万八千。
    上十万?
    那是业内明星创作人都不好拿到的价格。
    至于上百万-————-开这个价一般是不想给对方写歌的托词。
    说白了,现在那麽多创作型歌手,有几个成名之前没贱卖过自己的作品?
    很正常的事。
    毕竟歌曲是很玄学的东西,没有经过市场检验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会不会糊。
    歌曲制作行是要成本的。
    也有刚入行的音乐人不甘心被压榨,自己筹钱找人合作录音,制作歌曲释出,结果糊了连制作费也亏出去。
    虽然这个世界版权意识强烈,对创作者友好,但也代表着竞争更加激烈,无数的底层扑街作者只能靠着低价创作糊口。
    有梦想的底层音乐人可能赞一段时间钱会冲一次,找人制作自己认为可能会火的歌曲。
    火了会所嫩模,输了下海乾活。
    也有音乐公司和个人专门做歌曲投资,靠眼光去筛选一些低价的作品进行改编行,指不定爆火就赚翻了。
    这种类似的行为在另一个地球也有。
    那曾经在国内网路火过的《广东爱情故事》就是原唱花5000块买来的版权,后面赚了上亿。
    但这种情况毕竟是极少数。
    正因为不确定性太高,新歌买断版权的费用普遍给不上去。
    所以g社给池彻的价格其实已经非常良心了。
    也就是了解到了最近池彻在国内风头不小,安浩盛打算给足诚意以便谋求后续合作的机会。
    但池彻的态度很坚决。
    「按照你们那边的规则,我打算进行有偿转让部分授权。」」
    「授权费用我一分不要,只取分成收益。」
    「但表演权部分转让的物件必须是g-secret全员。」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zhenranwen.com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